首页 > 单位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学习感言——项红莉

发布时间:2014-12-15
    三天的工作时间,抽空读完了中心党办刚刚为每位党员购置的阅读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真可谓是一本好书,令我受益良多。以往的党政思想书籍,以说教类居多。而《读本》文字平实亲切,还时常引用诗句和很多不同学科术语,古今中外都有谈及,视野开阔,意境高远,更见文采,这对于此类书籍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加之这本书印刷字体较大,纸张柔滑,更增加了我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每一章节,我都看得非常仔细认真,不熟悉的术语、关键词,都会上网一一查证做注,其间还零碎记录了我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读完此书,有三个名词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信、民生和文化。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第24页)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显露着“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我们要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心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信心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纵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条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不管世界上有多少否定和质疑我们的声音,我们都要有勇气、有信心坚持走自己的路。

不禁想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的一段寄语——《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这是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这是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沈祖尧校长希望毕业生能够俭朴、高尚、谦卑地生活,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想,一个人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不至于迷失自我、能够不负此生的活着,关键在于个人的理想信念,在于这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是每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人必须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定位好自我,选择好方向,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踏实。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也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谋得更好的发展。而对于我们党,我们应该坚定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我们应该坚定的信念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那个光辉的未来世界。

我们是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新气象,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要拒腐防变、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意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领导干部恪守“为民、务实、清廉”,想群众之所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党作风上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出了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权利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社会风气大为改观。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贪官污吏被查的新闻,实在大快人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提出了要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能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我们党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突出位置,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一个人。正是这样的实干精神,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希望。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108页)

 习总书记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很亲切,没有官架子,却也不失领导人应有的冷静、睿智和威望。人们给他取了个昵称“习大大”,足见对其的推崇。前不久“习大大”与第一夫人彭妈访问韩国。彭妈说年轻时候的“习大大”特别像《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网上于是疯传“习教授”年轻照,果真与男神都敏俊神似,一时间又引来众多粉丝。习总书记良好个人形象的建立,固然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他执政以来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实事。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朴实亲切、饱含深情的话,真是温暖了亿万人的心。而党中央的实际行动,让亿万人民的福祉有了切实的保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倡导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力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党中央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再是“盼温饱”,而是“盼环保”,不再是讲“生存”,而是讲“生态”。过去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试想,如果连深呼吸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连“舌尖上的安全”都保障不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因为南京要办青奥会,715日开始市区各大工地已陆续停止施工。那一日,南京的空气质量呈优,傍晚时分绚丽的云霞让市民欢呼雀跃,纷纷在微博、微信、空间上晒最美晚霞照片。真希望这样干净的空气、美丽的天空一直出现!真希望那“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世界不仅是电脑特效或是很古老的一个传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重要议程。党中央已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提出了要将环境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强调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只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让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出彩,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心内,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第96页)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201311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参观考察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用诗句典故。总书记善于用古人的智慧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郑板桥诗中传达的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至今仍能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利益在前、道德在后、浮躁、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或许都可以通过文明的教化来根除整治。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价值导向是有问题的,但这却又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中国人似乎渐渐丢弃了传统美德,一切向“钱”看齐,一辈子的奔波忙碌都是围绕着钱,都是车子、房子、孩子的事情。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远比欧美国家的低,活得实在太辛苦!在这错误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很多社会问题就产生了。其实,正如香港中文大学沈校长所言,幸福无关物质。现在,人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很多的迷茫、困惑、问题,其实古人也都经历过,并且给出了良言对策,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关注罢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一个丢弃了传统文化的国家是可悲的。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是大势所趋。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倡导读书等活动是改变社会风气的几个实际举动。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键盘鼠标代替了笔墨,很多字我们认得,却不一定写得出来。网络用语的盛行似乎让我们渐渐忘记了正常的语言表达,更别说是成语了。自古不少人就当读书是块敲门砖,功利地读书在当下更是蔚然成风,读“无用”之书的阅读却是越来越少了。而事实上,能真正提高文化修养的却是要读“无用”之书。我们不求成学者文人,但求在书籍中寻得一份宁静和心安,找到自己坚守的理由和自信,踏踏实实做好“人”,俯仰间无愧于天地才真正不枉此生。

《读本》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读后感慨甚多,杂乱无章,难以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