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位动态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国际SCI期刊《Geology》上发表华南构造演化新模式

来源:基础室 作者:姜扬 发布时间:2018-03-20

华南大陆由华夏和扬子两大地块沿钦杭结合带碰撞拼合而成,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程、多期次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造就了华南大陆丰富多彩的成矿作用,也使其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南京地调中心邢光福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林寿发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合作开展了华南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领域的研究,在《Nature·Scientific Report》、《Precambrian Research》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论文,培养和提高了中心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

2018年,双方在国际SCI期刊《Geology》上联合发表文章“Appalachian-style multi-terrane Wilson cycle model for the assembly of South China”(华南拼合的阿巴拉契亚型多地体威尔逊旋回模式),提出华南元古代-中生代经历了多地体增生-碰撞、大规模走滑运动和造山后两块体沿剪切带裂离等一系列重要构造演化阶段:

1)华夏地块由西华夏(Weat Cathaysia)和东华夏(East Cathaysia)两个地体组成,二者之间的界线为本次研究新识别出的主走滑断层——闽西北断裂带(NWFFNorthweat Fujian Fault)(图12)。

2)约1.0-0.88Ga格林威尔造山期,包括西华夏和怀玉地体在内的多地体拼合形成联合地体(Greater West Cathaysia),其很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中的微大陆。双溪坞、武夷山和云开地区的弧岩浆活动、田里片岩和武夷山地区同期的变质作用、樟树墩蛇绿岩的侵位等均与该造山运动有关。

联合地体于850-825Ma西向俯冲形成了九岭地体的弧后-弧体系,随后于约820Ma与扬子地块沿赣东北断裂/缝合带发生碰撞(即晋宁造山运动)(图3,4 A-B)。

3)早古生代时,西华夏与东边另一个可能的地体(terrane PT)发生碰撞(即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导致区域发生大规模加里东期变质变形。之后,该造山带的一部分和东边的地体裂离,仅西华夏的东缘残留下部分早古生代造山带并保存至今(图3,4C-E)。因此,通过与全球其它地区加里东期造山带进行对比研究并查明碰撞后从华南裂离的另一部分早古生代造山带,可以更好地限定华南在冈瓦纳大陆中的位置及华南的构造格局。

4)东华夏可能属于靠近古特提斯南缘的一个印支期造山带,印支期时/或之后沿闽西北断裂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而迁移至现今的西华夏东部(图4G);江山-绍兴断裂带的运动将联合地体分隔成变质程度较低的怀玉地体和变质程度较高的西华夏变质岩两部分(图124)。

上述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新模式对于进一步从全球构造观认识华南地质、提升华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深部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简图

 

2 东、西华夏的范围及其界线

 

3 华南各地体主要构造事件汇总表

 

4 华南多地体威尔逊旋回(多地体增生-碰撞、大规模走滑运动和造山后两块体沿剪切带裂离)的构造演化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