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位动态

弘扬传统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座谈会

——暨纪念朱夏院士、李文达先生诞生100周年

来源:离退休管理处 作者:李君浒等 发布时间:2021-01-12

为发扬优良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我中心于20201230日上午召开了“弘扬传统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座谈会——暨纪念朱夏院士、李文达先生100周年诞辰”。中心党政负责同志、相关处室负责人、中青年技术人员代表、退休老教授、老领导、老同事代表,以及两位先生的早期学生和研究生代表等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心党委组织。邢文臣研究员(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和程忠富主任(李文达先生80年代的研究生)分别介绍了朱夏院士和李文达先生的简要生平、治学精神、丰硕成果以及两位先生对地质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朱夏,祖籍浙江嘉兴,19209月出生,199011月逝世。1936年考入台湾中央大学地质系。1940年毕业进入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参加四川威远、川康边境地质调查,黔湘边区和贵州开阳等地汞矿调查,以及1300万中国地质图和1100万分幅地质图编制工作。1946年考取公费研究生,翌年赴瑞士深造,194910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在杭州协助筹建浙江省地质调查所并任副所长。1951年到上海参加筹建华东工业部地质处。

19531954年,朱夏在地质部地矿司主管煤田勘探;1955年,地质部开展全国石油普查,朱夏主动请缨参加并任地质部新疆石油大队总工程师,率队完成了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普查任务,为新疆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956年,朱夏到青海石油大队进行柴达木盆地油气普查;1958年,又拓展到当时尚属地质空白区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南坡和昆仑山北坡,对石油以外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进行普查。1959年奉命去松辽盆地,长期留驻协助指挥油田勘探技术工作。

19601962年,朱夏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石油研究室主任和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这期间,对南方各省的油气地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勘探陕北麒麟沟一带古生界的建议。

19621975年,朱夏任地质部华东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地调中心前身),主持华东各省1:20地质图幅的野外验收与报告审定。70年代初,朱夏在国内率先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并运用于中国油气盆地研究。

1975年,朱夏调任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工程师。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夏是国际著名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金矿专家,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曾任地质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上海地质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沉积学会特别委员会委员。

朱夏一生从事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参加新疆和青海石油普查,发现马海油田;接着参加大庆油田会战,是新中国石油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了许多论著,代表作有《中国的金》、《矿物原料概论》、《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与演化》、《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中国沉积盆地》、《煤地质学的理论问题》、《朱夏诗词选集》,以及《板块构造的岩石证据与历史实例》等多部译著。

朱夏还先后当选为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

李文达,浙江建德人,19209月出生,19972月逝世。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5年考取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研究生;1946年任昆明师范学院博物系助教;1947年任北京大学助教;1952年任北京地质学院教务科长,1956年任勘探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调入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历任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等职。

李文达在西南联大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北平解放前夕,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华北文化工作者联盟”;1948年被选为北大讲师助教联合会干事,从事学运及护校活动。1952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1981年被评为江苏省与地矿部劳动模范。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五十年代初,李文达参加筹建北京地质学院,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找矿勘探教研室,率先开设了“找矿勘探与储量计算”课程。六十年代初,他任青海省化隆地质队主任工程师,负责化隆镍矿的勘探工作。

1963年调入华东地质研究所以后,李文达多次组织和领导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及地矿部重大基础理论项目。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其中,《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及铁帽研究》、《宁芜玢岩铁矿》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成果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出版奖。

李文达还系统研究了硫化物矿床铁帽氧化带和红土化的成矿地球化学作用,并总结出一套成矿理论;他在合著的《玢岩铁矿》一书中,首次把火山一侵入过程与不同产状铁矿成矿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李文达曾任江苏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英文《地球化学》期刊编委、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开放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在矿床地质学研究领域有很高造诣,共出版专著8部,科普读物10部,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另有译著、译文共计100多万字。

李文达也是一位国际地质学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1980年,他访问了日本地质调查所和东京大学;1982年担任中日合作项目与火山一侵入岩有关矿床研究的中方负责人;1986年出席了由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火山学会议;1989年主持了环太平洋火山与成矿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8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

与会人员无不深深敬佩两位前辈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和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一致认为,举行这个简朴而隆重的会议,纪念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百年华诞,就是要总结前人的经验,走好未来的路。

我们一要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的高尚品格;二要传承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实工作,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三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团结一致,走好新时代地质文化之路,走好地质科技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