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人才队伍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郑红军

来源:人事教育处 发布时间:2024-06-21

正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城市地质室、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地震地质与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探测与评价专委会委员

长期在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华北二连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帝汶岛、下扬子等盆地和地区从事复杂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含第四系生物气勘探)技术攻关、页岩气地质调查、油气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地热储层单元三维地质建模、地下溶洞及孔洞缝结构单元三维建模、煤层三维地震地质建模、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方法研究工作。在地下空间结构与属性分布的定量预测与分类评价方面,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系列,包括:“2D地震主动波场三维地质建模”“3D地震主动波场三维地质建模”“3D地震主动波场约束下的钻孔测井数据三维地质建模”“密集钻孔井控条件下的测井数据三维地质建模”“五步法含气预测技术”“地震成藏单元三维随机模拟技术”“基于GPR电磁波场同相轴雷达相属性提取与时频分析技术”“非震物探UVW时空域拟SegY地震体元岩石物理参数隐式建模(非震物探转地震物探建模)”“基于量子波粒关联性三维地质建模预测孔洞缝结构单元及热物性参数三维分布”“基于微动地震被动波场与测井及实验数据一体化建模的地温场热导率与孔洞缝结构单元及气水饱和度三维分布预测技术”“3D地震主/被动波场与数字岩心多尺度建模”“基于物探-测井-实验数据一体化的多源多尺度地质统计学三维建模技术”“蚂蚁追踪训练映像体岩溶缝洞网络三维建模技术”等。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建模团队完成了地质建模课题《基于物探-钻测井-实验一体化的地质统计学动态建模研究》的技术创新研究及成果报告,完成了杭州市十区全域8418平方公里两万多个钻孔的城市地质三维建模。作为中央财政二级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取得了下扬子油气页岩气“三气三油”的重要新发现,厘定了3个潜力区带、圈定10个远景区、优选6个有利区10口井中有9口井4套层系获得新发现,完成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并通过地质云出版物向社会公开提供产品服务,初步评价了远景区古生界主要目标层的远景资源量,解决了油气页岩气资源评价问题,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基本完成”成果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三等奖

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