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人才队伍 > 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
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华东地质》编委,桂林理工大学首批新型工科研究与实践指导教师。长期开展华南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与火山地质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两项,地质调查项目三项。公开发布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三部。
系统集成并构建华南及邻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1:100万-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通过解析上述地区显生宙以来地层格架及岩浆-构造事件时空规律,提出新的东亚陆缘中、新生代构造旋回划分方案及构造演化机制。主持编制《太平洋构造域南段1:250万地质图》及《太平洋构造域南段1:250大地构造图》等多个基础地质图集,服务于境内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华东及华北、东北地区构造火山活动背景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国火山岩大地构造研究报告》,以副主编身份完成《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缘弧盆系大地构造图(1:250万)及说明书》。
围绕华南中生代巨量火山爆发及成矿作用,以福建戴云山、浙江括苍山为目标,通过揭示火山岩中副矿物组分的时空变化,揭示了火山岩岩浆的多样性及其对岩浆演化-喷发过程的影响。同时,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碳中和“源汇不匹配”的突出问题,通过高压实验验证确认了矿物封存的可行性,证实了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新生代玄武岩可作为原位固碳的潜在储层,为进一步推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验证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