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亚陆缘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浅部效应”2024年会顺利召开后,2024年11月9日-11月14日,第一、第二、第四等3个课题联合开展了会后考察。南京大学徐夕生教授、李广伟教授、姜宝玉教授、李永祥教授、杜德宏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刘永江教授、曹现志副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洪文涛、褚平利、靳国栋参加。
本次考察围绕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和华南白垩世盆地演化-破坏过程及其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联系等重大问题,选择新昌盆地、天台盆地、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开展联合考察,目的是对比分析中国东部白垩世晚期盆地成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建立中国东部统一的构造演化模式,以期为认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盆地响应过程、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保存与找矿标志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考察过程中专家围绕古地磁、古生物、岩浆岩、区域构造、低温热年代学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华南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期可能存在面积巨大的“泛盆地”,该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海岸山脉的隆升-剥蚀密切相关,并可能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及渐新世等多阶段的破坏过程,目前的盆地多为破坏后的残留盆地。
通过本次考察,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开展华南晚白垩世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尤其强调了开展盆地构造分析、碎屑锆石物源以及低温热年代学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合作研究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