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星--争地质先锋 展巾帼风采

发布时间:2019-05-22

简历

苏晶文,女,1979.4出生于江苏无锡,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皖江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1997.09 —— 2001.06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本科生

2001.09 —— 2004.06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研究生

20046-2014年: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水环室,主要从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调查和评价;

2015年始,开展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

2016-2018年主持皖江经济带安庆-马鞍山沿江段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

20175月起担任城市地质室副主任,20189月升为正高级工程师。

业绩:

负责和参加国家及地方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海洋局地极战略研究基金1项,发表文章20余篇,SCI检索3篇,发表专著2部,出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地质图》,项目成果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自然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地下空间协会理事,《华东地质》编委,合肥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2018年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三批“优秀地质人才”称号。

1.致力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揭示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基础地质问题,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长期以来,苏晶文同志坚持奋战野外一线,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地质环境区划与评价以及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皖江经济带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系统总结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梳理了区域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土壤质量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发育特征和发展趋势,不仅在区域上取得宏观规律认识,通过对重点区解剖,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机理、影响因素和危害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建立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功能区划方法体系,为长三角经济区和皖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减灾防灾、资源保护和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支撑。

2.地质调查服务于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引领,开拓创新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显著,出版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境图集和成果专著,全面反映了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基础地质问题,多项成果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国土、规划等部门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正在开展的皖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紧紧围绕支撑服务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面向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多项成果及时应用转化,得到了皖江经济带地方政府认可,如合肥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成果提交合肥市轨道办、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应用,为合肥市地铁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服务,有效降低了合肥地铁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风险

3.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科技理论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创新地质调查工作模式

在地质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技术方法开展工作外,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积极推进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于2010年开始运用光纤传感技术开展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先后在苏锡常地裂缝发育区布设了三条地裂缝监测线和三处地面沉降监测点,并形成了光纤传感器野外布设方法体系,编制了《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指南》,这是光纤监测技术首次应用于土体变形的监测中,目前,该方法已在西安等其他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地区得到应用。在皖江经济带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同美国Juniata学院地质系进行合作研究,利用金属非常规同位素等多元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预警试点研究;首次将在皖江地区利用温度示踪技术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研究,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主要层位与交换通道,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指导沿长江工程建设以及防洪规划。

作为主要负责人,积极推进地质调查新模式,建立“统筹部署、联合实施、整体运行、共同推进、统一监管、成果共享”的综合地质调查“皖江模式”。

4.地调科研相结合,紧跟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战略部署

除了开展地质调查项目,在科研方面也有所成绩,完成海洋局极地战略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人类活动对极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南极两站地区湖泊沉积物分子化石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南极湖泊沉积物开展古环境演变研究,该研究中的有机地球化学应用经验可以对中国大陆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经验和数据,研究方法在皖江经济带第四纪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丰富了第四纪古环境演化研究方法。

紧跟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战略部署,全程参与申报面向2030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地球深部探测”,并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研究内容之一“地下空间精细探测与安全利用”专题方案,积极参与推进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建设创新基地,筹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科技创新中心”,编写“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5.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

形成了以南京地调中心为核心的“皖江项目团队”,通过部省合作项目,培养了安徽省及皖江各市不同层级的环境地质总额和调查人才团队,为安徽省开展环境地质调查提供了人才保障;支撑了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团队成员先后获地调局和江苏省优秀团员、南京中心青年技术标兵、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成果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与国外高校保持合作交流,与美国Juniata学院地质系建立了同位素地球化学方向的长期合作。

苏晶文同志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和技术能力,成长为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青年骨干,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很高的技术业务水平,是青年地质工作者中的佼佼者。研究成果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8篇,国际SCI检索2篇,出版专著2部,图集1部,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R2,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编图展评一等奖(R1。连续多年被所评为“优秀职工”、“先进工作者”,评为“南京地调中心第一届青年岗位标兵”,进入第五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届英语演讲比赛南方赛区二等奖、总决赛优胜奖。

2015年在美国Juniata大学地质系交流 

野外调查

项目工作讨论

日本地下空间考察

大会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