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星:张泰丽

作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8-27

简历:

张泰丽,女,1980.12.29出生于山西长治,博士,教授级高工(五级),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

2003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地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6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6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6-2011年,南京地质调查中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主要从事华东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和评价;

2012-2019年,南京地质调查中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主要从事东南沿海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

2017.3担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副主任兼科技处主任工程师。

20189月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

业绩:

主持地质调查项目6项,地勘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及地方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30余篇,EiSCI检索3篇,联合出版专著6本,获得专利9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1次(排名第三),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排名第三),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排名第一);中国地质年会 “优秀论文”1次;水工环地质调查图件展评会 “优秀图幅”1次。中国地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工会 “五一巾帼标兵”。

1. 创新了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提升了东南沿海地质灾害识别能力,为解决东南沿海资源环境地质问题奠定了基础。

张泰丽同志先后参加了 18 个国家及省部级公益性科研项目,社会项目5个,其中负责的地调项目7 个。她长期坚持在台风暴雨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工作,对台风暴雨诱发的类土质滑坡和泥石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评价研究,集成了东南沿海地质灾害成灾条件及发育规律等综合研究成果,创新了东南沿海基于孕灾条件的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建立了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标志和成灾模式,提出了不同尺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创新了成果图件的表达形式,探索了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与管理融合的多渠道,为地质灾害管理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东南沿海地质单位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及隐患点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2. 积极探索地质灾害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地质灾害成果不断进步。

张泰丽同志密切关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进展研究,工作突出“三性”:学术前沿性、实用性、可推广性,注重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1.将国内外主流的lidarINSAR、高光谱技术应用在东南沿海高植被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监测中,取得良好效果;2.将日本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tank模型经过改进,在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成功发挥作用;3.以东南沿海发育的预测难度极大的缓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台风暴雨、地下水径流场、类土质结构等,成功建立了该类滑坡的成因机制,并预测了台风暴雨期不同阶段的临界降雨量;4.提出了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降雨入渗及变形破坏机制,并建立了东南沿海地质灾害降雨入渗模型;5.基于东南沿海地质灾害点小的特点,创新了地质灾害成果的表达形式,获得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3.积极探索项目成果与地方服务融合的方向,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摸清了飞云江流域、丽水及黟县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被地质灾害管理部门采纳,并得以实施,避免了5000人及2亿元的损失。2.创新了东南沿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方法,引领地勘单位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地质灾害风险。3.建立6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示范点,支撑了重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4.协助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开发了温州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20184月投入使用,在多次台风预警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5.多方联合编制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实现中央与地方联合,落实了省部合作协议,获得地方资金支持。6.支撑服务浙江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开展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区,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提供了科学依据。7.参加3次台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及永嘉滑坡应急调查,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获得地方认可。

4.不断促进人才成长,培养了一支克难攻坚的地质灾害团队。

建成了一支中央、地方及高校为一体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团队,形成了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技术方法等4个研究方向的队伍,在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创新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获得国内专家认可,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支撑了东南沿海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养了技术骨干8人,硕博研究生22人,发表科技论文24篇,出版专著6本,专利3项,省部级奖3项,团队人员多次在国内国际地质灾害会议做主体报告,积极开展国际访问交流,与日本PASCO株式会社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