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5-03-31

张勇

在单位的组织下,于8月14日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从影片名字可以判断是一部以一段历史为背景的文艺片,考虑到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顺便带上了5岁的女儿,也许这也是对孩子的一次比较好的教育机会。本以为是像以前在校园里看过的教育片一样,比较枯燥乏味的说教,可是这部陈力主导的影片不但感观视角清晰,人物和叙事情节也比较细腻,艺术感极强,把建国以来的那段历史刻画的生动又含蓄,让人感受深刻,体会真切,这段历史就是建国后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1961年。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老大哥”追债,使得广大老百姓吃饭问题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影片以此为历史背景,以周总理的视察为主线,把当时的历史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重温那段历史首先让我们感到心酸,同时我们也为总理的可亲可近所感染,为当时人们的那种朴实所感动。

在整个影片观看过程中我都感到一种压抑,但这种压抑又不像看《金陵十三钗》那种透不过起来的压抑,这说明在压抑的同时能感到希望,也许这也是影片的主旨思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大家都会为国家的强大而做出牺牲,都相信困难是会过去了,充分相信国家领导层的决策,为国家领导人分忧解难,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还国债,这是多么可贵的朴实思想!同时这种思想也是高贵的。

影片的几处细节最能打动我,第一处是连弟的第一次出场,那充满童声的话语对树叶光了的回答,关于树叶甜不甜的回答,立刻把我拉回到当时的年月,不由得想起父亲母亲也曾说过的这种事,现在感受却是如此的真切!感受到自己现在是如此的幸福!这时我偷看了一眼小女儿,她看的是如此的入神,想必这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她来说是多么的可贵!

第二处是连弟奶奶为总理做拽面的情节,情节安排真切,演员演的更真切,一碗面就是老人家的一颗心,一颗滚烫的心,而这颗心总理感受的是那么的深刻,从邓大姐的话中便可以体会到。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民对总理的爱戴,说明人民对党和领导人的拥戴!而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老奶奶把自己的寿材卖掉,为总理做一盆面!总理在接受这颗滚烫的心的同时又是如此关怀人民,从他第一反应是连弟奶奶卖了寿材,并且清楚地知道奶奶寿材原来摆放的位置,可见总理对人民是如此的了解、对人民衣食起居观察的是如此细致,从而可以体会到他是多么的想为人民做事,他是多么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第三处是凌晨三点钟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在伯颜调研的情景,影片采用隔着窗拍摄总理和主席的长长的通话。这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总理对此次调研是如此的重视,和对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从主席和总理的长时间电话交谈,可以体会到主席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积极态度。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党和国家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主旨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昌盛。

最后一幕是“千里长街送总理”,伯颜人民谁也不知道总理在调研结束后还会不会返回伯颜,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大早守在村口,他们在等总理!男女老幼!挨挨挤挤!只为总理临走时再见一面!一张张期待的面孔,表现出焦急又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总理最后一面,大家都挤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发出有点声音。就在总理到来的那一刻,拥挤的人群中让开一条通道,总理走进,这时画面定格了,定格在每个人的泪水上,定格在总理与每个人的握手上,定格在总理最后的回首上……

这就是总理给我们的印象,也是当时那个年月给我们的烙印。这不由得让我们的深思,像我们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现在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所有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靠的是党对国家的绝对领导,靠的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