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07

(机关支部 曹春乾)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随着胡总书记清晰洪亮的声音将“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传遍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亲切又温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年来我们党的理论体系在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发展机遇而做出的战略决策。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气候变暖,已逐渐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提倡和践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推进的发展新模式。

我在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学习期间喜逢十八大召开,为了对十八大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党校特地组织我们去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学习调研,并参观了该中心的办公楼:国家绿色环保建筑——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通过实地参观调研,从一个侧面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有了切身的体会,加深了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

坐落于北京积水潭桥与西直门桥之间,西直门桃园小区北侧的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以可持续理念为基础,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在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空气调节、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突出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特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环保材料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了多项环保节能的新技术,主要体现在:大量利用太阳能真空等热管进行贮热;采用数字调光技术,利用人工照明和自然照明相互补充,控制室内灯光的恒照度,利用感光器对环境人员进行探测,实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节约用电的自动控制效果;在室内装饰中,以硅藻土为主要装饰材料,从根本上杜绝了室内污染源的产生;利用通过自然渗透的方法回收雨水,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保水性,而且减轻了城市雨水排放的压力;采用自动追光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将室外光始终反射进大厦内部,并利用散光片将光线散射到各楼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设置了太阳能光伏幕墙,利用太阳能发电。大楼从方案论证到建造的全过程,始终围绕着“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具有绿色建筑示范性,在我国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建筑产品,以及降低建筑业的能耗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大楼的落成反映了中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积极姿态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了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方面的能力,为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环境合作进程,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实践来看,我深深感受到“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不是遥远的梦想,也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都可以践行这样的理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广泛宣传节约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使大家都养成自觉节能节约的良好习惯,人人关心节能,人人自觉节能,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油做起,不断增强节约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风尚,使节能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节能降耗同时也是一项战略工程、全民工程、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和未来的发展,我们每个人早一天行动起来,就早一天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份贡献,十八大报告描绘的“美丽中国”的蓝图就会早一天实现!